图片来源:世界田联网站截图
2022年柏林马拉松赛,两届奥运会马拉松金牌得主、37岁的肯尼亚长跑名将基普乔格以2小时01分09秒的成绩夺得男子组冠军,并刷新了由他本人在2018年柏林马拉松赛上创造的2小时01分39秒的世界纪录。
柏林马拉松是基普乔格2022年参加的第2场赛事。去年3月初的东京马拉松,基普乔格以2小时02分40秒完赛,打破赛会纪录的同时创造历史第4好成绩。
在2022年柏林马拉松赛中,从第一个5公里开始,基普乔格便展现出极佳的竞技状态,12公里左右已经甩开他人,25公里后配速员及所有对手退出竞争,基普乔格开始独自领跑。
由于后半程身前没有配速员和直接竞争对手,相比于前半程,基普乔格的配速有所下降,但前半程的出色发挥足以确保他打破世界纪录。最终基普乔格以2小时01分09秒的成绩夺冠,比此前他创造的世界纪录提高了30秒。
基普乔格曾表示,相信他的表现已经向许多运动员和下一代年轻跑者证明,人类终有一天会在符合现有规则的情况下跑进2小时。(完)
龚克:人工智能应用于韧性治理,要依法和适度****** 中新网北京12月11日电 “人工智能(AI)应用于韧性治理要依法和适度,要贯彻AI伦理原则,坚持以人为目的,以目的为中心,而不是以工具为中心,避免技术异化。” 2022人工智能合作与治理国际论坛12月9日开幕。在其中的主题论坛“人工智能引领韧性治理与未来科技”中,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前主席、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龚克这样指出。 2022人工智能合作与治理国际论坛由清华大学主办、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(I-AIIG)承办,中国新闻网作为战略合作伙伴,联合国开发计划署(UNDP)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(UNESCO)等国际组织、国内外学术机构支持。 ![]() 龚克认为,当前,韧性已成为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要求和愿景。“进入21世纪以来,韧性理论从生态学、工程学、心理学领域逐步延展到城市治理领域。” 在他看来,韧性发展现在已经成为重要的发展思路。“它正视困难、风险、冲击、变化,以适应力、恢复力应对之,使系统损失减少到可承受、使运行不失稳、发展不逆转。” 龚克举例指出,韧性的基础设施是韧性城市的基础,AI在提高基础设施韧性方面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。“比如AI可以快速、精准地帮助发现地下送水管网的泄露,以实施快速修复。又比如,AI可以及时、准确预测城市用水需求,帮助实现适时适量的供水。再如,AI可以及早、准确地预报特定灾害,帮助实现预防和减损。” “这些例子告诉我们,AI助力韧性发展的作用是无可置疑的,数据是AI发挥作用的重要基础,数据的及时、准确、全面对于AI助力韧性发展至关重要。”龚克坦言,因此,物联网的发展、多源数据的融合、数据的无偏化处理等等,特别是相关知识与数据的结合,以及降低算法对于数据规模、质量的依赖性,成为AI助力韧性发展的技术趋势。 龚克表示,“就技术赋能而言,人工智能与韧性治理的关系,包括人工智能作为治理工具和人工智能作为治理对象两方面。我认为,两者统一于人工智能在韧性治理中负责任地、符合伦理地、依法和适度地应用。” 他指出,如果AI要赋能韧性治理,就需要自身增能,增强透明度、可解释性、可靠性、鲁棒性,自身要能抗干扰、抗攻击等,让其自身成为有韧性的AI。“如果AI自身很脆弱,容易被攻击、受干扰,它非但不能助力韧性治理,还会起到相反的作用。” 同时,龚克强调,AI在用于韧性治理上,要做到依法和适度。 “就技术赋权来讲,特别强调赋权必须是依法的,要防止技术异化为权力。”他认为,AI系统作为治理工具时应能针对具体应用主体和场景,识别法律赋予的权力边界,并在任何情况下,保证包容、公平、无歧视,保证不伤害,保证人类的监督和决定权。(完)
|